第六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用创新突围“马太效应”

2021-06-27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金融城 ,作者新金融联盟

“案例评选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对规则、对传统的尊重与接受,‘创新’是突破与改变,二者是辩证统一的。”5月26日,在“第六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上,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要坚守基本的金融规律,才能更具生机和活力,才能更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时间的检验。
案例评选由新金融联盟和金融城举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除了杨凯生行长,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也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做主题演讲。 
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信用算力作为第五届案例评选的获奖机构代表,介绍了获奖案例的最新进展。包括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企业的60余家机构代表,20余家主流媒体共110余人通过线上与线下参会,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了启动仪式。

案例评选正式启动

吴雨珊介绍,前五届案例评选共评出了49个案例,其中聚焦在大零售条线(财富管理和消费金融)的有18个,反映出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普遍是“零售先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也已来临,近三届的获奖案例中有8个是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此外,风控和安全方面的获奖案例共13个,也是金融科技应用的重点领域。

守正创新才能经受住时间检验

从2016年至今,“融城杯金融科技案例评选”已经走到了第六个年头。杨凯生行长高度肯定了前五届案例评选的成功,“往届评选的获奖案例绝大多数经受住了市场、时间,以及监管部门的检验。”

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 杨凯生

他表示,今天的仪式既是对评选工作的启动,也是大家统一思想认识的契机。案例评选已举办了五届,形成了一些惯例,比如坚持公正、公平、公益原则,未来还将继续坚持。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受到整个金融系统改革深化的影响,面临着新阶段、新形势。

杨行长阐释道,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加强监管、规章制度先行的理解比过去更深刻,社会对金融科技规范发展的期待更高,从业人员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商业模式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大家要提高站位,对金融科技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否则创新难以经受新形势的检验。

他指出,“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新发展理念的五大方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是第一个重要理念,所以坚持创新,坚持推动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开展案例评选的初心,也是必须坚守的目标。

怎样适应新形势,体现新要求?杨行长强调四个字——守正创新。“守正”是坚持对规则、对传统的尊重与接受,“创新”是突破与改变。二者并列,似乎有点矛盾,但辩证地看,可以有机融合。

金融科技创新是“基因”改造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 张承惠

“案例评选举办五年来,影响力越来越大,我相信坚持做下去一定会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作为前几届评选的评委,张承惠所长高度肯定了案例评选的意义,一是通过案例评选发现新模式、新产品、新技术,给行业带来了示范作用;二是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三是帮助监管部门了解金融创新的现实状态。 

她对金融科技的创新方向提出三个建议:

一是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来支持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转型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的重点方向不会改变。当借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金融科技应在控制风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运用金融科技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围堵,以支持我国的科技创新。

三是更有效地助力消费者权益保护。过去金融科技更注重数据,即利用海量数据来做模型,但未来获取消费者数据会受到一些约束,这是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需要在这个前提下做好创新。

张承惠对参选案例提出了期待:“金融科技创新是技术和模式创新,更是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基因改造,是用金融科技来做组织和流程的再造,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那样很难学到真谛。所以,管理创新、系统创新、组织再造方面特别成功的经验可以作为案例来评选。”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存在“马太效应”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沈艳

沈艳教授认为,甄别和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有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两个渠道都很重要。监管部门积极运用监管沙盒等方式鼓励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民间则更多利用专家、学者智慧,通过案例评选这类有较大影响力的渠道,来发现优秀的创新案例。
沈艳教授认为,当前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正呈现“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不平等加剧的态势。她分享了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从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来看,国有行高于股份行和城商行,全国性银行优于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增加、不良率不会明显升高;而数字化转型程度较低的银行存在不良率增加的现象。 
她表示,数字金融的发展高度不平衡,可能推高银行业集中度,形成马太效应,让强者更强。银行除了组织转型、业务模式创新、思维创新以外,更需要认知创新。
沈艳教授对案例评选提出了建议,评选的维度不仅是关注运用金融科技提高企业自身的效率,更需要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如运用科技创新助力消除数字鸿沟,帮助老年群体、社会弱势群体。
寻找中国金融科技新锐力量

启动仪式进行中

第五届评选的获奖机构代表:浦发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万化、平安银行交易银行事业部大数据总监张欣苗,以及信用算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建梁分别分享了获奖案例的最新进展。

万化详述了在长尾客户占据银行零售客群95%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打造全新的客户经营模式。

张欣苗分享了平安银行对数字金融的理解,以及在构建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和平台银行方面的策略和打法。 

张建梁结合业务实践,简述了如何破解中小银行营销和风控这两个核心痛点,提升线上和线下展业效率,更好地为小微、三农提供金融服务。

吴雨珊表示,本届案例评选有两个特点:“变”与“不变”。突出的变化有两个,一是宏观环境变化,对金融科技的监管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特别提出了要“妥善发展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的使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监管环境变化,对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基础性立法正加快推进。

“不变”的是案例评选将继续秉持公平、公正、公益原则,以专业、权威的评委阵容,采取严谨、务实、客观的评审态度,严格筛选,优中选优,遴选出各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案例,集中展示金融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前沿趋势。

她说:“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是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六年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将继续坚持下去,也期待与大家共同见证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辉煌史。”

评委员会由业界顶尖专家组成,分别是:

杨凯生   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

黄益平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姚   前   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

潘光伟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陆书春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

张承惠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郝   刚   北京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沈   艳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财政部匿名评委

本届评选的案例征集截至7月25日,8月进行初选,9月15日前完成复选和终选答辩,10月公布评选结果,并在“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颁奖。入选的优秀案例将获得“金融科技创新十佳案例”荣誉,并结集出版。目前,前三届评选的案例集已出版,第四届、第五届评选的案例也将于今年9月出版。

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获奖案例集

案例评选报名通道现已开通,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选,欢迎杰出的金融科技践行者讲出你的创新故事!

扫码报名

历届评选精彩瞬间

(滑动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