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陈龙:应区分“数字金融”与“伪劣互金”

2017-03-26

 近年来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飞速发展,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独树一帜,但同时也积聚了重大的风险。自2016年8月以来,各监管部委陆续发布相关的监管文件。后整治期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将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局面呢?

 

2017年3月2日上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数字金融讲坛”拉开序幕,首讲力邀三位业内著名的权威——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理事陈龙,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理事计葵生,宜信公司(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单位)创始人兼CEO唐宁,围绕“后整治期的数字普惠金融”的主题展开了精彩讨论。

 

陈龙先生总结了当下数字普惠金融的三大趋势,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是正在发生的未来,提出未来的数字普惠金融应致力于区分“数字金融”与“伪劣的互联网金融”,保护好消费者的利益,回归实体经济,改善金融体验,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计葵生先生认为,当今科技与金融的融合趋势加强,科技通过对巨量的信息的处理,将使金融工具融入“科技”的竞争性动力;同时,他提出互联网金融正在实现“四个跨越”,金融监管形式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唐宁先生则从小额贷款说起,认为数字普惠金融,不仅需要数字技术,也需要金融技术的变革,他创造性地提出个人信用风险软着陆的概念和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应以长期投资为主的观点。

 

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担任主持。

以下是陈龙演讲实录,文章仅代表演讲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意见,转载请注明出处。

--------------------------------

2017-05-10_235723

 

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理事、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 陈龙

 

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是“数字普惠金融:正在发生的未来”。德鲁克曾讲过一句话,他说一个CEO最重要的使命是能够察觉正在发生的未来,而数字普惠金融就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未来。它正在发生,而且会非常深刻地改变我们的金融和生活。

 

首先,讲一下数字普惠金融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中国GDP的增长率在过去五六年中越来越慢,而总债务对GDP的比率越来越高。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后可能还会放缓,会放缓到什么程度呢?至少会放缓到债务对GDP的比率稳定下来。如果债务对GDP的比率越来越高,就说明金融的效率在越来越低,这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中国的经济需要供给侧改革,二是金融行业本身也需要供给侧改革。今天我从技术驱动金融的角度,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数字普惠金融的逻辑和成绩  

什么是好的普惠金融?第一,一个好的金融应该是“普”的,所有群体都能够在需要金融的时候,平等地得到金融服务。第二,它应该是“惠”的,应该是可负担的。第三,它应该是“丰富的”,不只是支付,还应该有理财、融资、保险、信用等,因为不同的金融会发挥不同的功能。上个星期在北京和尤努斯教授有一个对话,尤努斯说金融是经济生活的氧气;不同的金融会发挥不同的作用,都很重要,所以金融应该是普惠的,也应该是丰富的。最后,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它应该在商业上可持续。到最近几年之前,这几个标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梦想,经常被倡导,但几乎没有实现过。在人类大部分的时间里,如果既“普”且“惠”,就不可持续;如果既“普”且可持续,往往是高利贷。这几点同时达到是非常难的。

 

为什么数字技术可以改变普惠金融?金融大概有四方面的成本:第一,获取用户的成本,第二,风险甄别的成本,第三,经营成本,第四,资金成本。前三个方面都正在被技术深刻地改变,移动互联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触达金融的方式,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获取用户的成本;风险甄别的基础是信息,而大数据的技术深刻地改变了搜集数据、处理数据、甄别风险的效率,人工智能进一步提高了处理大数据的能力,云计算又大大的提高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效率;云计算的成本和传统IT的成本之比是1:10,成本降低了90%。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金融的基础设施也飞快地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必然会使金融的模式深刻地改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而改变金融的商业精神。这并不只是理论上探讨的东西,而是正在发生的未来。首先人们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去年双11阿里平台上卖出了1207亿产品,其中81.87%是通过移动支付完成的;支付工具也在随着商业和消费方式的变化而演进,去年为了配合双11,支付宝还上了VRpay虚拟现实支付,看到好看的三维的场景就可以直接支付。

 

为了让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又对互联网支付的成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里提供一些数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支付宝的单笔支付成本早在几年前已经降到2分钱,以后会越来越低。双11那天大概卖出6亿笔保险,平时超过90%的保险都是自动理赔的,不需要人工处理;当天支付宝收到800万个电话或咨询,其中97.5%是人工智能完成的。从上可以看到,这些年双11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用的人工却越来越少了,各种成本、运营的效率,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移动支付现在已经非常普及,很多亿的人在用,不只是支付宝,还有微信支付和其他支付工具。而且移动支付非常便宜,什么叫便宜呢?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不为支付付费,而是支付机构向商家收费。在美国这个费率平均大概是3%左右的水平,在中国现在大概是千分之六的水平。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无现金社会”的到来

现在杭州被称为是全球最无现金的城市,几乎所有日常消费都可以用一部手机支付完成。在杭州带一部手机可以活得很好,各种各样的场景都可以使用。看病可以不用排队通过手机预约,旅行的时候可以不带钱,打车的时候可以用滴滴打车等平台。还有出国签证可以免押金,到图书馆借书不一定要办卡了,用芝麻信用就可以做……各种各样便捷的方式。这样一个不需要现金的社会正在飞快的到来,可能在五年之内,或者更快的时间,很多的城市现金的使用率都会降低,基本上用手机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生活的支付需求了。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生活改变,无现金的社会。

 

趋势二:多元化信用体系作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将服务更多人群

信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个星期我在看一本书,叫《未来简史》。它里面讲的一点我很同意——人类之所以进步是因为有两个最核心的东西,一个是文字,文字让人能够有组织结构,有生产关系。另一个就是货币,它促进了劳动分工,提高生产力,使金融起到配置的作用。信用也是社会组织非常重要的部分,信用会产生生产关系,没有信用的社会是不会有经济活动的,更何况金融了。芝麻信用模块现在在很多的场景都可以用到,我相信到今年春天以后中国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酒店就不用押金了,直接用芝麻信用就可以了。这会非常深刻的改变金融的可获得性。技术驱动的信用体系正在快速的发展。

 

趋势三:以用户为核心,为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多元化、全面化金融服务。

人类历史上没有以个人和小微企业为核心的金融需求,到今天为止各种金融需求都是分散的,以支付、保险、融资、理财等功能区分,互相之间不打通。但由于技术的发展,以人为本,以企业为本,以用户为核心构建整体金融服务的趋势正在发生,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该有的风险区隔还会有,但会有“我的金融”的感觉。在个人端,这个金融是围绕“我”的,而不是“我”需要金融还要查该怎么办。在企业端,现在大多数小微企业没有CFO,只是基本的记账,以后小微企业也可能会有CFO。

 

在蚂蚁金服的支付宝里,可以看到有几个账户的定位,所有的金融都会围绕着你而产生。有资金账户,信用账户,碳账户,还有亲情账户。

 

碳账户是什么呢?现场肯定有人在玩蚂蚁森林,在支付宝里面种树。本质上来说,它给了绿色经济一个金融属性,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产品。每年冬天我们会抱怨雾霾,但是无能为力,不知道该怎么改变现状。当提到绿色金融的时候,经常是国家宣传、大机构参与,一般的个人和小微企业无法参与,但是在环境问题面前,没有人是孤岛。那怎么办呢?蚂蚁金服在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追踪消费者的碳足迹,换成绿色的能量。用户可以搜集自己的能量,也可以搜集好友的能量,当一颗完整的树长成时,公益机构会在沙漠里种一棵真正的树。现在已经有超过2亿人开通了这个项目,算是爆款产品,每天种成五六万棵。这就是让老百姓能够感知身边的低碳生活,绿色也可以变成财富,希望每个人都能参与。你说它是金融吗?当然是,它让绿色行为可衡量、可交易、可配置,这是最重要的金融的功能。在货币之前人们只能做物物交换,当货币产生后,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衡量生产要素的价值,能够衡量就可以交易,就可以配置了,生产率就提高了。

 

今年1月份,蚂蚁金服还跟联合国环境署在达沃斯一起推出了全球首家绿色数字金融联盟,让金融科技公司一起用技术的力量参与绿色金融,让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用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话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营企业跟国外大型机构PPP的合作关系。两个星期之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全球碳市场报告里面也讲到蚂蚁森林是以数字金融为主的技术创新,在全球为世界输出了中国版本,用行动构筑全球命运共同体,在全球碳市场有独一无二的意义。

 

趋势四:农村金融的供给侧改革。

我用一个例子来讲农村金融的供给侧改革。蚂蚁金服跟科尔沁,一个很大的龙头企业,一起做供应链金融,有一家农户每年养几百头牛,但是资金不够,没办法养更多的牛,另外他把牛卖给谁也存在很大的不定性。我们就跟金融机构合作,给农户贷款,但并不直接给他,而是直接给了科尔沁采购总部采购种牛给农户,目的是专款专用,降低风险。牛长大了以后科尔沁就会收购,加工成农业产品后可以通过天猫卖给消费者。这不但帮助农户解决了资金的问题,还解决了销售问题,农村经济的供应链正在发生深刻的重构,而金融会扮演一个关键作用,这是整体的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

 

下面这张图是黄益平老师的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做的一些研究,可以看到从2011年到2015年,普惠金融的城乡差距在迅速缩小,越是落后的地方发展的越快,因为越落后的地方需求更迫切,而技术让这种需求的满足成为可能。

 

趋势五:成功的实践模式向全球化推广。

两年前我们跟印度的PayTM合作,当时他们只有两千万用户,我们输出技术和风控经验,现在已经拥有2亿多用户了,成为了全世界第四大的支付公司。这样的一种技术驱动的金融企业,对全世界,尤其是那些人口众多,金融不发达的国家,包括很多一带一路国家,都会产生巨大的意义。中国的模式,中国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可以走向世界。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深刻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它是正在发生的未来。对此我有几个建议:

 

第一,应该区分数字普惠金融和伪劣的互联网金融,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人们想起这个行业的时候不应该只是联想到“跑路的公司”、“不专业”等词语,其实它也可以是一个“更精锐的部队”。以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会做数字金融,包括传统的金融机构,以及以技术驱动的金融机构。这就是金融的未来,它让金融可得,大大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我用这个图来讲一下,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我们内部的流程。数据采集过以后,任何人在使用以前必须经过脱敏,即隐藏身份;加上水印,这样如果数据泄露可以知道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之后对数据进行加密,如果使用大量的数据还要要通过人工审核。在经过这些处理之后,内部的人员才可能使用它。在大数据时代能做到千人千面,提供个性化、平民化的服务,但是却不知道服务对象具体是谁,不触犯个人隐私,这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第二,应该坚持市场化发展的机制,引导行业健康的发展。现在全世界互联网公司最牛的就是美国和中国,这里有着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好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一个是国营的。互联网应该是以用户为核心的,通过市场的方式做,从证据来看是一个成功的路径。不是说有数据就能服务好,成功更需要一种互联网的精神。全世界金融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它的支付,清算,征信三大征信局都是私营的上市公司。国营企业可以是国民企业,但国民企业不一定是国营企业。私营企业也可以代表国家先进的生产力,帮助这个国家来发展,甚至走向世界。尤其是在数字技术驱动的时代,做得好的企业很多都是私营的,他们可以为这个国家,回到亚当斯密的时代,让每个企业自由的竞争,能从一个私立角度达到社会的公立,这是市场化的逻辑。

 

第三,包容性的监管,为创新预留空间。全世界很多国家都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是国家战略,非常看重。以欧洲来说,英国最近推出了很多相关战略,包括把区块链作为国家战略的部署,发放远程开户的数字银行的牌照等。去年我去伦敦访问了英国的金融创新的监管负责人,了解到他们其实并不在意谁在做金融,唯一在意的是如何服务好消费者,服务好企业。因为在服务用户的面前大家都是平衡的,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金融业发展。最近欧盟发布《支付服务指令II》(PSD2),要求传统金融机构向金融科技公司开放更多客户数据,让传统金融和金融科技公司一起公平竞争,更好地服务社会。去年G20的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中也提到,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应该是适度监管,“赋能的”监管,切实推动行业的发展。

 

为什么数字普惠金融代表了供给侧改革的方向?第一,因为技术正在重构金融的体验,比如蚂蚁森林通过技术重构绿色金融的模式,技术使得金融的触达、风险甄别、运营的能力都有很大改变。第二,因为数字普惠金融是以人为本的,它改变了金融的体验。第三,场景依托,这也是数字普惠金融特别牛的地方。好的普惠金融是从场景里面长出来的,而非金融空转。技术的力量让金融回归到实体,无微不至。第四,金融的精神正在发生变化,不是首先关注赚钱的机遇在哪里,而应关注能解决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关注用户的痛点在哪里。这个精神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很难做到。今天金融行业的精神也在被互联网化,就是互联网思维。一个数字普惠金融的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