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强:数字金融前沿问题

2021-04-05

2021年3月31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龚强教授来到数字经济理论论坛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本次分享主要是围绕着数字金融前沿问题,从移动支付、金融监管、数字供应链金融三个方面展开。
龚强教授首先从近年来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的变迁引入,剖析了全球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尤其是数字经济竞争。科技的发展终归会落脚在盈利模式之上,金融起到重要的作用且与科技的结合变得越来越紧密。龚教授以支付宝为例,讲述金融科技发展的历程,他强调支付宝不仅是一个支付工具,它的核心是解决了交易中的信任的基本的问题。
第一部分 移动支付发展与包容性增长
(一)美好生活的向往VS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龚教授为大家生动形象地讲授了一个小男孩玩耍弄丢火车票而遭到训斥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移动支付对扶贫有显著的影响。移动支付产生的各式各样的业态,扶贫的效果更加重要。我们发现一些扶贫政策是很难打破胡焕庸线,右下角的部分总是发展的比较好,而左上角发展是比较困难的,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胡焕庸线被打破成为可能。
(二)移动支付在发展中国家迅速普及
移动支付在非洲发展非常迅速,非洲的传统银行落后,但是手机的普及率非常高。移动支付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致富新途径的原因是移动支付门槛低,而且其更能帮助穷人,让穷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三)移动支付的研究成果
移动支付,一个是降低交易成本,二是激励穷人去银行存款,把钱放到余额宝里面,我们能拿到利息,这就达到了一个金融深化的效果。这部分钱用于社会的投资的话,又起到了一个推进社会进步的效果。
收入低的人能够分享到经济增长的这个成果,一个是普惠,一个是包容。移动支付确实对于居民储蓄储蓄率,加强消费健康和创业还要减少贫困和催容性的话,目前有很多研究。 推论:当移动支付额普及率足够高的时候,低收入居民的福利改进效果比高收入居民更明显。
总体来说,移动支付具有成本节约效应,激励低收入居民把现金变成投资性资产;移动支付具有金融深化效应,低收入居民的财富也会进入到实体经济之中;移动恢复局域普惠减贫效应,低收入居民也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第二部分 科技变革下的金融科技创新
(一) 创新发展形成新的监管挑战
第一是各类非法贷款暗藏滋生,如:超利贷,套路贷、刷脸骗款、校园贷、裸贷等。2019年央视316曝光“714高炮”事件,7000元借款3个月之后变成50万,年利率高达100%。第二是P2P贷款从遍地开花到一地鸡毛,我们会看到p2p数目最高的时候大概是5000多家,而且交易量来讲的话是28,000多亿人民币的交易量,而现在实际运营平台完全归零。第三是打着虚拟货币的名义的金融欺诈激增。第四是滥用数据的隐私保护之痛,使用你的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等。
(二) 金融监管与监管演化历程
第一阶段是规避监管说。一种创新是监管不当型金融创新的一个代表是ATM,1969年美国第一台ATM机诞生打破了联邦政府的一个条例促进了金融的发展。另一种是监管套利型金融创新,就是影子银行,为逃避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而要求进行的创新,后引发的次贷危机。第二阶段是“一管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管”。
(三) 沙盒监管:数字金融监管的未来趋势
沙盒监管是在金融背景下探寻“双赢局面”,是一种“缩小版”的真实市场和“宽松版”的监管环境,通过选取优秀驱逐劣势的项目进入市场的时间和成本,依托于监管科技,实现创新与监管的互动。
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实践也在发展之中,2020年12月,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杭州、苏州等9个试点,设计60个创新项目。
(四) 沙盒监管研究结果
沙盒监管对风险较大的创新项目具有较高的包容性。项目风险大的情况下,沙盒监管模式更优,败德企业较多且项目风险小的时候,传统监管模式有效;当败德企业较多且项目风险较大的时候,两种监管模式都不可行。适宜的监管力度是监管沙盒激励创新的前提,监管力度低时,沙盒无法有效筛选诚信创新与败德企业,监管力度高的时候,诚信创新企业的合规成本会过高。监管力度与创新风险存在循环困境,监管科技是实现有效监管与激励创新的关键。
第三部分  数字供应链金融实践与理论
(一) 中小企业是产业带的中坚力量
以双十一为例,出现了十个“十亿元产业带”和105个“亿元产业带”,形成了产业集群。由于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中小制造企业、贸易企业、物流企业等库存周转越来越快,形成了“网红在前、工厂在后、小单快反”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个问题,即账期越来越长。《双十一百名商家联名倡议书》中提到“早收货一天比多赚一块钱更重要”。
(二) 中小企业融资难核心痛点
中小企业处于供应链的末端主体信用较低,金融机构往往会处于风险的考虑,将贷款更多倾向于核心企业主体。中小企业经营信息披露不全,风险定价难。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息获取困难,授信成本高昂;中小企业管理制度落后,信息披露不全,难以自证其还款能力。中小企业资金管理能力弱体现在:在短暂获得大量融资之后,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成本攀升而盈利能力发展滞后;融资困难下,选择利息高昂的民间资本,最终导致“利不抵息”。
(三) 数字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双赢”
中小企业作为产业带的中坚力量,其存在金融需求,但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从金融供给的方面看,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68%,供给相对充足。但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针对央企、政府机构的供给到达了97%以上。供应链金融将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有效连接起来便能够解决问题,引入低成本资金,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打通金融机构风控屏障,扩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增量,做到真正助力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建立供应链金融信用生态,确保金融机构资金安全高效的输血至长尾中小企业。
(四) 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形态
预付账款融资:发生在采购阶段,以使“支付现金”的时点尽量向后延迟,从而减少现金流缺口;动产质押融资:发生在生产阶段,以弥补“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期间的现金流缺口;应收账款融资:发生在销售阶段,以弥补“卖出存货”与“收到现金”期间的现金流缺口;设备融资租赁:发生在生产或者仓储阶段,以分散一次性大额“支付现金”,减少当期现金流缺口。
(五)传统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难点
预付账款融资的难点主要是合同验真风险和动产监管风险;动产质押融资难点是动产监管风险,是否存在虚假抵押、多头抵押、仓单伪造等情况;应收账款的难点是合同验真风险,应收账款是否真实需要验证。设备融资租赁主要是违约风险和处置风险。
(六)数字供应链金融的核心
一是物联网,具有可追踪性以及时效性,可以进行动态监控和实时监控。二是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性,有很强的可信性。第三是大数据,能够基于数字足迹的信用风险评估,实时预测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
(七)数字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分析
传统供应链金融是中心化的,而数字供应链金融是有可能实现去中心化的。数字供应链金融能够进行信息协调,区块链参与者之间参与交叉验证,将核验信息上链,防范道德风险,避免虚假抵押、一货多贷、萝卜章等问题,保护隐私、授权共享。伴随着供应链上的关联企业数量的增加,相比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更能有效预防贷款企业的道德风险,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贷款企业与银行更容易达成互信均衡,即供应链上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支持。
(八)未来趋势:多方联盟的数字风控大生态
数字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科技以适度功能匹配成本,是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金融、产业和科技的结合创新,是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本质;To B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曲线与To C金融业务有显著差异。
总结
移动支付具有普惠性,使得低收入居民也能够享受金融服务,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数字创新必然伴随着风险,监管沙盒能够有效平衡激励创新和防范风险,是未来监管变革的重要方向;数字供应链金融有助于缓解供应链上中小企业问题,是未来金融服务产业、服务“双循环”的未来趋势。
(转自: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公众号 |  整理人: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