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第七讲】纪洋: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进展与争议

2020-06-12

6月4日晚8点,北大数字金融线上学术讲座第七讲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北大数字金融中心特约研究员纪洋主讲《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进展与争议》。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北大数字金融中心特约研究员戚树森主持讲座并点评论文。

央行数字货币:批发型与零售型

“央行数字货币”可以简单理解为“现有央行货币的数字化结果”。现有的央行货币可分为批发型和零售型两类。批发型央行货币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央行的清算账户,其数字化以技术革新为主,可减弱对账户记账的依赖,追踪每个货币的流向,但应用范围仅针对金融机构,因而对现实的冲击有限。目前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的代表国家有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

现有的零售型央行货币主要是现金,但其流通成本较高,流通场景也在缩减。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就是对现金的数字化,可表现为数字现金或者数字账户的形式。其中,数字账户是指普通居民可以在央行开户,在技术上并无困难。

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以技术问题为主,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使每个普通居民都能够影响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因而可能涉及大量宏观金融问题。

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的应用空间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是与比特币相关的技术。区块链是一种加入哈希指针的链表式数据结构,通过链表完整呈现交易历史,便于追溯;通过哈希函数提供高效的查验手段,便于查验证账目是否被篡改。因此,区块链技术是制造信任的机器,主要应用于信任不足而需要追溯、查验的场景,当具有公信力的中央银行可以为央行数字货币提供充足的信任之时,区块链的应用意义就较为有限了。

分布式记账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即没有可靠的第三方统一记账,需要多方记账。分布式记账体系面临不可能三角的约束(此处采用CAP theorem表述),即以下三个属性无法同时具备,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必须放弃其中一个:一是记账一致(Consistency);二是即时查验(Availability);三是分区容错(Partition Tolerance),即多方记账中的一方出现停电等问题不会危及整个体系。比特币的记账体系选择了保住C和P,放弃A,难以实现即时查验,在支付后需要较长时间等待确认。而作为日常支付手段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需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属性,这意味着它很难在顶层设计上全盘应用分布式记账体系。

潜在风险的探讨

现有文献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与优势进行过多种理论探讨,包括提升支付便利性、打击洗钱和逃税、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等。但在他国央行的研究中,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风险也存在担忧,包括金融脱媒与跨国溢出效应等,而最受争议、最受关注的潜在风险就是金融脱媒,即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后,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并非仅替代现金,而是会对存款形成挤出效应。挪威、英国、欧盟、丹麦、美国等考虑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存款挤出的顾虑。

现有文献对上述效应提到了三种作用机制。第一是危机时期的挤兑机制,即金融危机时期,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对银行存款形成挤兑;另外两种被称为习惯机制与绑定机制,在非金融危机时期的日常经济生活中也可能发生。习惯机制是指当用户一旦开始习惯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后,在后续支付中可能会形成一定的支付习惯,造成对活期存款、现有移动支付app的替代;绑定机制是指央行账户可以作为身份证明与其他手机APP进行绑定,改变金融科技的架构体系。对于这种潜在风险,各国央行曾提出几种应对方案,但均存在一些缺陷与争议。因此,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带来的收益之外,我们也需要正视其可能造成的风险,充分针对我国国情进行研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其他国家的案例分析

厄瓜多尔在2014年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又在2018年终止发行。其发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众对该国央行缺乏信任。在2000年后,该国先后发生了恶性通胀、全盘美元化与两次主权债务违约,这导致该国居民不愿意使用央行货币,而是更多地坚持使用美元纸币与商业银行卡。最终,因使用人数不足,该国停止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体系。

丹麦央行曾在2017年12月公开表示不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该国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因此货币政策没有独立性,且支付体系已经较为成熟。其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分析报告指出,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能为丹麦带来的收益有限,但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国内金融、跨境资本流动与汇率管理成本,因此暂不发行。

美国在2019年12月前,美联储对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风险存在担忧,表示不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但在2020年2月,其态度转变为考虑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以保持在国际研发的前列。但是,美联储对于其央行数字货币的具体方案并没有公布设计细节。目前有两个“数字美元”的方案,但均不是美联储的官方设计,一种方案是今年3月份民主党参议员提出的 “数字美元钱包”,提出采用数字账户的形式发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这一方案国会尚未批准。另一个方案 “数字美元白皮书”是由数字美元基金会(Digital Dollar Foundation)这一非盈利组织与埃森哲咨询公司联合组成的数字美元项目组提出。这一方案提出采用数字现金的形式发行零售型与批发型的央行数字货币。目前尚无美联储官方信息对上述方案进行评述。从国际经验看,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必须以中央银行的可信度为基础,要有相对可控的资本账户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还需要充足的外汇储备。我国应在国际视野下积极主动稳步推进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

点评

戚树森老师指出,纪洋老师详细介绍了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不同类别和不同诉求,阐明了区块链与分布式记账应用在央行数字货币中的技术误解,指出了在收益之外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并选取了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上极具代表性的三个国家,为我国研发数字货币的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具有很强的前瞻指导性。戚树森老师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应用存在潜在风险和收益的权衡问题,值得结合各国不同的禀赋进行思考和探讨。而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迅速,支付宝和微信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在这种环境下数字货币发行的前景也有待观察。 

在互动环节,纪洋教授回答了参会听众的提问。

(整理自纪洋教授讲座)